2017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今天至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我国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迈上新台阶。 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近年来,广东各级档案部门不忘总书记重托,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独特作用,奋力续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兰台新篇章。 搭建档案服务平台 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地处我国沿海开放前沿,以泛珠三角区域为广阔发展腹地,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自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粤港澳三地政府在习近平主席见证下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以来,广东各级档案部门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抓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一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以建档服务为切入点和发力点,主动作为,积极服务大湾区基础设施建设、自贸区建设和人文湾区建设,为广东携手港澳打造“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提供档案服务。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三地的举世瞩目的桥隧工程,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合作建设的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广东省档案局多次调研、指导开展大桥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评审工作,并与大桥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和大桥管理局加强沟通联系,协商三地联合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档案移交进馆工作,并于近日又联合省交通运输厅等单位对大桥珠海连接线项目档案进行专项验收。 深中通道是继港珠澳大桥后广东又一国家级重大工程,也是《珠三角规划纲要》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省档案局与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等有关单位针对工程建设环节多于常规项目、文件材料数量和版本多于常规项目的实际,研究提出项目档案首件制管理模式,实现进度上的“两个同步”,即项目档案管理机构和项目建设管理机构同步建立,项目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与工程项目建设同步进行,全程监管项目档案工作。 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是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干线机场和国际机场建设项目。为此,佛山市档案局按照全市头号基础建设工程的定位,重点抓好机场项目档案的监督和管理,坚持“全程留痕”,严把工程档案质量关,要求建设、监理等单位对档案工作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做细做实档案管理工作。 深圳市档案局积极服务深圳前海重大平台开发建设,为前海开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工程档案培训班,介绍工程档案专项验收、备案和城建档案移交的流程及相关要求,指导相关企业做好城建档案管理,确保相关档案如期移交。此外,市档案部门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借助广东政务服务网平台,简化办事流程,在办事人申请城建档案接收业务材料欠缺时,采取先受理、后续补资料的办理方式,减少企业的办事时间,一次性办结率提高28.6%。 广东省档案馆和广州、珠海等地档案馆还以“档”为媒,搭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交流学习平台,多次接待前来参观考察的香港、澳门青年学生,助力粤港澳三地青少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传承弘扬岭南文化。中山、江门市档案馆与五邑大学等挖掘孙中山文化和华人华侨文化资源,合编《珠江西岸历史中的粤港澳大湾区——中山、江门开发图像简史》,由中国华侨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助推档案文化交流互鉴。 立法管理侨批档案 “跨国两地书”焕发新活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广东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侨批档案是广东首个世界记忆遗产项目,反映了华侨华人沿海上丝路下南洋、赴美欧等国谋生创业的艰辛历程及对家乡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也见证了海外侨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推动所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这些百年“跨国两地书”饱含广大海外侨胞的游子情怀,是维系海外侨胞和家乡亲人的亲情纽带。 广东省档案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的讲话要求,认真落实《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加强侨批档案保护和利用的要求,组织草拟《广东省侨批档案保护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18年1月以省人民政府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施行。立法保护侨批档案,有利于常态化保护这一世界记忆遗产,开展侨批档案的对外交流,传承和弘扬侨批档案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东省档案局还资助潮汕侨批档案馆开展馆藏侨批档案著录和数字化工作,建设侨批档案数据库,并制作《保护侨批任重道远》《一纸侨批家国情深》《寄情侨批见字如面》《海邦剩馥侨批档案》等微视频,邀请《南方日报》《南方》杂志等媒体记者采写侨批里的故事,讲述华人出洋谋生、寄批回乡的历史,广泛宣传海外侨胞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广东省档案馆以及汕头市、潮州市、江门市等侨乡档案部门也积极利用国际档案日等契机,征集散存于民间的侨批档案,举办“见字如面——张美生收藏侨批书法荟萃展”“侨批大观——民间档案文献展”等,向观众展示宣传华侨爱国爱乡情怀,更好地唤醒海上丝路沿线国家侨胞对家乡的永久记忆。 通过加强对侨批档案的保护、利用和宣传,飘洒古丝路余香的百年“跨国两地书”焕发了新活力,为促进“民心相通”、凝聚侨心民力注入了档案元素,提供了兰台支撑。 举办档案展览展播 传承和弘扬古丝路精神 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两年来,广东各级档案部门主动对标“一带一路”建设传承古丝绸之路精神的要求,积极开发档案资源,举办档案展览展播,讲好“一带一路”故事,助推广东对外交流与合作。 2017年9月,深圳市档案局积极承办由中国国家档案局、俄罗斯联邦档案署联合举办的“锦瑟万里虹贯东西——中俄‘丝绸之路’历史档案展”,通过展示中俄两国档案馆所收藏的140件(组)历史珍档,展现了两国在外交、商贸、文化等方面近300年的交往历史,重现了两国人民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场景,不仅推动中俄两国进一步增进人文交流与合作,也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文明互鉴、互利共赢的历史启迪。 2018年6月,广州市档案馆新馆二期建成启用并正式对外开放,在历史名城馆展览中,设置了名城变迁、千年海丝、近代风云等专题展区。大量纸质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和实物档案,见证了古代海上丝路“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展现了广州2200多年的城市发展史,以及其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作为清代唯一通商贸易口岸的辉煌历史,打造了一个具有档案元素、广州特色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档案展示体验馆。展览图文声像环环相扣,用档案讲述海上丝路广州故事,让中外游客尤其是青年学生感受历史文化名城广州的新活力,传承这一海上丝路发祥地所承载的丝路精神。该馆还突出声像档案这一特色品牌,每周六日展播反映广州民国以来历史人文、教育艺术、对外贸易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老电影、纪录片,成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广东省、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岭南文化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门户提供档案支撑。 珠海市档案馆也设置了“走进珠海”档案文献展和影视区,展现了珠海这一海滨城市和经济特区的自然资源、历史名人、文化遗产和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成为珠海外事接待、特区历史文化宣传的重要窗口,为珠海提升城市形象、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波兰格丁尼亚市议长乔安娜·杰琳斯卡一行、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阿特兰蒂达市市长古斯塔沃·刚萨雷斯一行先后莅临珠海市档案馆,参观“走进珠海”等展览。珠海独特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给外宾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珠海期间,波兰格丁尼亚市代表团与珠海市签署了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协议书,乌拉圭阿特兰蒂达市长一行也与珠海市签订了加强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意向书。 站在光荣与梦想的新起点上,南粤兰台人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家档案局的指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继续谱写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新篇章,为广东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进入下载地址列表 |